

根据福建省文物局下发的《关于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的通知》(闽文物字〔2023〕40号),我县共有4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被列入名录中,其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处。具体如下:
1.九郎公祠。东方军驻地旧址,改住宅建筑面积约150平方米,为一层木结构的简易民房,标语位于大门内墙上。内容为:两幅飞机画、两条标语、一幅苏维埃地图。标语处和地图均有残缺,无法完整辨认墙上的文字和整幅地图画。2018年被
清流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瑞启麟书”堂。福建独立九师驻地旧址,改建筑位于灵地镇姚坊村中部,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海拔313米,坐东向西,面积1319平方米,由大埕、大门、门厅、中厅、天井、正厅、厢屋、左右各两列护厝、四角堡楼等几部分组成。正厅面阔三间,进深6柱,中设神案供祭祖宗神位。该址新发现多处红军标语和漫画,且这些标语的大多内容是县内首次发现,漫画绘制亦细腻传神,是苏区时期红军再次活动的有力证明。于2018年7月被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蒙山战斗遗址。锅蒙山战斗遗址位于里田村渔沧峡,其主峰与另一座高山相峙而立,山势陡峭,地形险峻,只有南面半山腰处有一条崎岖山道沿着渔沧峡谷逶迤通向山隘,是当时清流通往宁化再转赣南的必经之路。1931年1月9日,朱德率红四军第1、3、4纵队由闽西回师赣南、转战江西,途经清流进抵锅蒙山下。次日,与敌地方保卫团马鸿兴部及附近四县反动民团在此发生激战。在朱德、肖克等亲自指挥下,红军共歼敌600余众,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枪枝弹药。该战役史称“锅蒙山战斗”,被载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辞典》。战斗结束后部队宿营于里田村“豫章公庙”,现为锅蒙山战斗纪念馆。1934年9月底至10月初,红九军团后勤机关一部由里田、长校出发,途经清流廖坊、长汀馆前等地,与红九军团在长汀汇合,参加长征。2012年11月,中共福建省党史研究室授予锅蒙山战斗纪念馆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称号。2016年5月,福建省老区办和老促会授予福建老区革命遗址称号。2017年1月,被授予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同年里田村被成功命名为“中央红军村”。
4.石狮岭伏击战遗址。石狮岭伏击战遗址位于清流县嵩溪镇罗陂岗村东部,距离嵩溪镇区5公里处。该遗址东侧,现保留有当年红军挖的土壕,残长约6米,残宽2米,残深约80厘米。1933年7月初,彭德怀、滕代远奉命率东方军入闽作战,彭德怀亲率红四师于嵩溪镇罗陂岗村设伏,伺机消灭敌新二师一五六旅,此次战役打响了东方军入闽第一战——石狮岭伏击战。仅 1 小时激战,第四师全歼卢兴邦部 156 旅 309 团,毙敌旅长张兴隆及其以下官兵 100 余人,俘敌团长卢胜斌及其以下官兵 300余人,缴枪 400 余支,取得了东方军入闽首战胜利。石狮岭伏击战的胜利,是红军前线指挥员顶着“左”倾冒险主义者的压力,运用毛泽东同志“围点打援”、机动灵活消灭敌人战略思想的成功范例,这一范例,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无比正确。